2016年3月17日 星期四

練習一半杯水

正面和負面往往在於一念次間,以半杯水為例。有人會慶幸還有一半,但相反地會有人抱怨街下一半,這個例子只是冰山一角,在生活中同類型的例子多如牛毛,我們都耳熟能詳,甚至親歷其境。凡此種種,盡見「一切唯心造」正是一個人的情緒好與壞源於心。不論身處任何劣境,只要能夠正面地面對,有逆轉的餘地,然而如果我們在努力前就被負面思想所擊敗,那麼一切的可能都會變成絕境。

負面的想法儼如重如泰山的巨石,如果我們不把這一顆石頭捨棄,就會失去在天空中飛行的機會。在現實中亦不乏因為被負面思想所佔據;而引致的慘劇,在一宗涉及大埔劍橋老人院虐老的新聞。在事件中,護老員面對巨大的壓力和工作量,護理員在薪金低下但要處理厭惡性工作,並且在沒有得到適當的舒緩、自我調適的情況下,負面思想漸漸侵蝕他們的思想,使他們壟入無可挽救的深淵,使他們將自己的負面情緒發洩向無辜的老人。由此可見,負面的思想不但會令人行為變得惡劣,甚至影響他人。

消除負面的想法的首要條件是保持樂觀的心態。在佛教經典《華嚴經》中,有一句著明的說話「一切唯心造」,提到人有三種業,其中影響行為的就是意業,即是心靈所觀想,所思維的事。心靈意識可以控制,操縱思想、行為和語言。換言之,身體行為及語言活動,都受意識控制,操縱和影響。以發明飛機的萊特兄弟為例,他們以正面的態度面對一次次的失敗,將失敗變成邁向成功的步伐。逐漸修正自己的理論,成功將人類送上新的時代,將地區之間的距離變得不再遙不可及,為人類的進步作出了不可小覷的莫大貢獻。這正正是以正面樂觀的心態,修正行為中的過失,迎來新希望的好例子。如果我們心態是負面的,將會被失敗的陰影纏得泥足深陷,终究將無法改變任何事情。因此心懷光明與希望是我們面對失敗的不二法門。

除了自身的思想重要之外,還要依仗環境的幫助。孟子曾經說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變好,接近壞人可以使人變壞。如果我們總是和思想負面的人打交道會我們的思想都變得負面,相反,如果我們和思想正面的人打交通會受到他們的感染變得正面,例如著名的教育家海倫凱勒她在19個月大的時候患了急性腦充血病,失去了聽覺和視覺。她曾經因此有過負面的情緒和行為,例如打人、不守規矩、破壞東西等。但是,她遇到了充滿正能量的蘇利文老師,蘇利文老師通過她積極心態,成功感染海倫凱勒,令她走上正途。令她將來在慈善關愛事業有莫大的貢獻和影響,海倫凱勒的成功是因為她接近了思想正面的蘇利文老師成功令她在痛苦上脫離,走向成功。所以如果想要消除負面思想,除了改變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接近思想正面的人甚或向較有人生經濟的師長請求處世之道,使其感染我們。

但是世事波譎雲詭,我們縱可依仗他人、改變自己心態,但同樣要具有放下的境界,才能讓曙光照亮黑暗。在歷史中,不乏才華橫溢之人,例如司馬昭,張良,諸葛亮等,他們在有生之年都能,一展所長,大展鴻圖,成就大業,在一帆風順之下於歷史刻下自己的名號。但是有另一種人,雖然同樣身懷才華,但卻不能一展抱負。其中有著名的李白與蘇軾,但他們卻向後人展示出即使受人忽視和栽贓,同樣能從中開脫、自我開解。在蘇軾的<<前赤壁賦>>中寫道:[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這一句話,可見他對於人生變幻莫測的豁達。世間或現不可掌握的風雲之變,當時誰又能預測年紀輕輕就身為進士的蘇軾,會在時代的巨輪中淪為一介閒職;事實既然已經一錘定音,何不轉移自己的心態,升華達至放下的境界。淨化佔據於心中的黑暗。

正面與負面往往是一念之間,因著種種的環境因素和不可掌握的一切,有時候我們的思想會不自覺地走向負面。讓原本充滿光明的生命,染上了一抹陰影,但是我們能借助自己和他人的幫助,將生命的一切經驗和成功甚至失敗和錯折都成為滋養我們的養分,讓我們能夠從結實的泥土中破土而出。在風雨中,茁壯成長為參天巨木,作為社會的棟樑為社會作出貢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