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0日 星期日

練習二,謹小慎微

         我一直認為做事必須謹小微慎微,才能避免出差錯,然而這次經歷提醒了我,有時候過分謹慎反倒影響了事情的發展。
         有幾位神色凝重的老師和警員駐足於校門外,似乎在等待著什麼。
         在潮濕的梅雨季節,那一天,食堂是人隐士海的,在上層的課室是空無一人的。我注視著濕漉漉的走廊,小心翼翼地走向課室,取回因為幫老師收集作業而放在位置的餐具。這時,有一個人影從遠處的五乙班課室快速地走向後樓梯,那人影一不小心,便向前摔了一跤。正當我快步前去之際,他迅速地站了起來並鬼鬼祟祟地走向後樓梯,似乎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當我走近之時,我發現地上有一張包膠白色紙張,我很快地意會到那是一張學生證。我檢起這一張學生證,在正面寫著我熟悉的三個字,那是和我要好的同班同學的名字。我並沒有想太多,我將學生證放到他的桌子上,便帶上我的餐具去食堂和同學共進午餐。
         午休完結時,老師要求全校的學生都留在班房。說是在午膳時間後五乙班的一位同學的物件不翼而飛,要檢查所有同學的書包。我立刻聯想到我在走廊目睹的情景,顯然地在午飯時間到過五乙班課室的人,便是這次的疑犯。在午休的時候,我發現學生證主人的手掌上多了一道明顯的新傷痕,而且杏色的長褲上亦多了明顯的兩個黑色污漬,所以我可以確定那一個人影肯定就是他。我沒有指證他就是犯人,因為不想關係因此多出一根刺,如果我指證他,應該就再也做不了朋友了。而且他的前途亦會因此而多多阻礙,作為朋友我不希望這一件事發生。又或許他沒有偷東西,真兇是另有其人。基於這些因素,我認為不能單憑這些推測就指證他是犯人,在沒有得知全部真相以前必須謹慎地行事,而且老師沒有在任何人身上找到屬於那位同學的物件,所以我也沒作任何行動。
        在老師的檢查後,我們所有人都順利地放學了。回到家中,我坐在那簡陋而舒適的木長椅上,注視著窗外的黃昏景色。雨點打在眼前的玻璃上,隨著那似有還無的微風,彷彿流星雨般劃過,然後慢慢地墜落;一點雨水被另一點雨水撞擊,混和為一滴水珠;一滴水珠滑落,騰出了的空間馬上又被無數的雨點補上,密密麻麻的,不知何何時休止,慢慢地我看入迷了。彷彿周圍的時間都停止了,只有那一幅景象是不會停止的,在這時我漫無目的地胡思亂想。遠至天際的邊界,近至自己的周圍。想著想著回到午膳時的這件事,我在心中作了非常多的推測,左思右想了一番後,我決定找那一位同學一問事情究竟。可是,我為了避免他和我的關係因此破裂,所以我選擇在第二日上學時問清楚事情,勸他向老師自首,避免事情發展至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我以為這一切會按照我理想的方向發展。
        但是,事情卻走向惡化。
        在第二天,我們踏著上學的道路,心裡躊躇著如何跟他討論事情,不知不覺間已經走到了校門前,因為種種的因素我還是仍然不敢跟他提起這一件事。直到放學時,我都沒有跟他討論這一件事。如果在一起放學時,看到的校門不是一如以往和平的風景,而是站了幾位神色凝重的警員和老師。在這一幕景象映入眼眶之時,我有一種難以言語的愧疚感,因為我對接下來發生的事已經心知肚明,我們學校的每一個角落安裝了閉路電視,老師們只要在警察的見證下便可以翻查紀錄找出直正的犯人。即使平日不相信宗教的我不禁在心裡向一直被我否認存在的神明許願,希望他們等待的不是他。大概這一刻的我心中不只是希望老師等的不是他,更多的是後悔。盜竊是犯罪行為,不論如何都會留下案底。向老師報告自己所見,又或許勸他自首,在這段時間中我有無數次的機會去防止這一幕的出現,看著朋友和警察的背影越行越遠,越行越模糊。朋友被帶往警局,而我則被留在了懊悔之中。
        原來緊慎並不一定會指引至正確的道路,太過緊慎更是會令人躊躇不前,不敢踏出向前的一步,也許我能跟他開口,事情並不會走向如此的絕地,還尚有轉機,只是老師的干預下再嚴重也只是懲罰了事並不會走向司法程序。在緊慎的思想考以後應該勇往直前,相信自己的判斷而不是躊躇不前,對於自己的判斷有所質疑,該慎重時緊而慎之,該行動時勇往直前,事情才能往自己所期的方向發展,過於緊慎其實相當於袖手旁觀,不但在這些個人事件上,在社會的事件上亦是如此在參於政治上,不但要緊慎思考,看出政客言語端倪,將自己選票投向真正的適合的人選。個人的決定雖然微不足道,但古語有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當一萬,十萬甚至百萬人都能如此去行動,就能令社會走向理想的方向。不單如此一個地方的成功,這樣亦會影響世界的流動。其他地方的人會仿效成功的做法。因此正確地緊慎,行動時大膽才是正確的做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